发表日期:2014年6月16日  共浏览1319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创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奶业

——在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上的主旨讲话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 高鸿宾)

摘要“奶业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奶业的基本条件”,“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动力”,“企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嘉宾参加本次会议。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另有畜牧业司6位同志参加,说明对本此会议农业部非常重视。其次,感谢各位会员同志,大家都很忙,抽出宝贵时间参加大会,说明大家很珍惜这个相互切磋、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机会。企业发展有竞争、有协作,不可能独善其身,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企业发展好了,行业也就做好了。希望中国奶业大会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面提升奶业整体素质。为提高效率,大会和展览一年一次,希望各位重视、珍惜,并抓住学习交流机会,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在南昌召开的奶业大会上,我曾经说过,中国奶业发展处于最好的历史时期,从这一年来的实践看,当时的判断是客观的、科学的。如今,奶业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达到新的水准、新的起点。在整个畜牧业发展都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奶业可谓一枝独秀,全线飘红。主要表现有:

   一是规模化水平提高。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了41%,比五年前提高了21.6个百分点。二是单产水平提高,2013年全国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5.5吨,比2008年提高了700多公斤。三是机械化水平提高。2013年全国机械化挤奶率达90%,比2008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四是监管水平提高。信息化在奶业生产、收购、运输等环节开始运用,物联网即时监管在天津武清、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的奶站推行,GPS定位等手段在伊利等乳品企业使用,乳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控范围不断扩大。五是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部连续5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生鲜乳专项整治,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9.8万批次,抽检指标从6项增加到12项,涵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检测范围覆盖全部奶站和运输车,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整个抽检的状况对恢复国人和中国奶业信心很有帮助。六是国际化水平提高。原来是很多国外企业走进来,现在是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去,国际国内相互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逐步形成。

    同时,奶业转型升级加快。虽奶农数量、奶牛存栏、牛奶产量都有所下降,但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有利于牛群的结构优化,单产水平的提高,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兵不在多,而在精,美国奶牛存栏900多万头,牛奶产量9000多万吨,而中国奶牛存栏1400万头,牛奶产量3600多万吨,奶牛比人家多,产量却少5000万吨。因此,中国奶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值得欣慰,目前我国奶业转型步伐正逐步加快,奶业正在从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饲喂秸秆向饲喂青贮玉米和苜蓿转变,从人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从人盯人、人盯站向信息化监管转变。这种变化是全面的、深刻的、统统的变化。可以说,现在中国奶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水准、新的起点,奶业已有基础、条件,是要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立足眼前,着眼长远,目标是“创建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过去,我们发展奶业,目标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现在的目标是创建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要实现中国奶业大国向奶业强国转变,必须在世界奶业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响亮和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这是中央的要求,是行业的责任,也是群众的期盼,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奶业已具备创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条件。比如品种,同奶业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是以荷斯坦奶牛为主。另外,同欧美奶牛场相比,饲养技术、装备水平、设施条件、质量控制、环境条件等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加工更是如此。再者,近年来奶业也获得众多国际大奖。光明得了银奖和铜奖,蒙牛得了未来星儿童奖,现代牧业得了一个金奖,5月13号,在世界乳业联盟大会上,蒙牛特伦苏得了新产品开发奖,等等。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奶业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顶级的水准。

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创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提供了动力,难得的历史机遇。没有巨大的市场,就没有强劲的发展动力。未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我们实现一流奶业的基本的助推器。另外,国家严格的要求,人民殷切的期盼,群众对食品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越来越严格,而且监管也越来越严,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是一种倒逼机制。

   

建设世界一流奶业,要的不是一花独秀,要的是满园春色,不是要一两个企业世界一流,不是要一两个、三五个企业获奖,要的是整个中国奶界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个是至关重要的。摘金夺银固然重要,但是要的是整体水平的提高。少数企业进入世界一流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整个中国奶业水平的整体提高,达到世界一流。所以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稳增长,调结构,提素质,保安全。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进入世界一流,关键是我们的奶业要苦练内功,要强身健体,要靠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突破障碍。要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我们的困难相当多。

一是牛源短缺。多年来,我们的良种奶牛主要靠引进,2012年我国进口奶牛12.8万头,比2008年增长了7.5倍。2013年进口奶牛10.2万头,同比减少20.2%,减少的原因之一是进口牛源国受限。中国奶业发展势头很猛,关键是无牛可进。目前,我国仅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进口奶牛,2013年11月和2014年4月,我国和罗马尼亚、智利分别签订了活牛检疫和卫生议定书,预计“五国”每年可供奶牛12-15万头。但这几年国内规模奶牛场建设步伐快,每年进口奶牛需求超过25万头,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一些企业建好牧场却无牛可养,一些企业被迫推迟了牧场建设计划。从长远看,只有加快完善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才能在牛源问题上不受制于人。要加快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整体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全基因组检测和种公牛站技术改造等工作。企业也要有所作为,现在进口是为了将来少进口、不进口,要充分利用国外遗传资源,加快良种奶牛扩繁。去年底广东风行集团建立了“国家华南亚热带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增强了良种繁育能力,这种做法值得赞赏。同时,呼吁主管部门在避免疫情风险的前提下,慎重、有序地放开奶牛遗传育种水平较高和牛群规模较大国家的活牛进口,拓宽牛源进口渠道。

   二是环保问题。现在不断地强调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今年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处罚的力度加大,这是法定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责任,目前我看解决污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不但大牧场这样,小牧场也是这样。但是有养殖场没有基地的,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我上河北一家企业,企业不是很大,有几万头牛,有一个加工厂,生产有机奶为主,有机肥还原,成本降低,零污染;辉山也是,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机械化标准,规模化全产业链,就没有污染。

    三是饲草问题。近年来优质苜蓿产量虽有增加,但相对于每年300万吨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2013年进口苜蓿75万吨,同比增加70.9%,说明我国奶业发展对优质苜蓿的需求巨大。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行动实施后,现在增加了60万吨的产量。可以说,“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成效之好、受欢迎程度之高远远超出预期,建议主管部门进一步增加“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资金规模,扩大实施范围,为我国奶业转型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资金问题。总书记到三元集团,说设备装置很好,应该生产高端的婴儿配方奶粉,保障北京市场供给。但北京奶牛少,需要增加奶牛存栏。但建一个养殖场投入很大,平均一头牛约4万多,5000头投资需要2亿,资金问题制约奶业发展。最有效、最快的资本运作方式,就是在金融市场上融资。投资奶业是极有价值的,长效的。随着信心的恢复,未来乳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世界人均奶类消费量105公斤/年,发达国家132公斤/年,发展中国家75公斤/年,中国30多公斤/年,约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比例每年增长1-1.2个百分点。据估算,农民进城,口粮减少1/3,但奶制品消费增加1倍。另外,人均收入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收入增加1%,乳制品消费增加0.8%。专家研究预测,到2020年,生鲜乳的消费,全国总量6000万吨,至少比现在要增加2000万吨以上,需求摆在这。

    近年来,进口剧增。2013年我国进口乳制品159万吨,折合生鲜乳超过1000万吨,我国奶源自给率为78%。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将达到1800万吨,奶源自给率约为70%。有些人呼吁要对进口乳制品加以控制,但我认为进口构不成对民族奶业的竞争压力,2008年中国奶业最悲惨的时候,进口奶粉一年增加53%,中国奶业也没有垮,而是逆势发展。现在我国加入WTO,又跟新西兰等签了自贸区协定,单纯控制进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奶业发展的问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优势是什么呢?是生鲜奶,是液态奶。银桥的理念很好,牧场在身边,牛奶自然新鲜。这个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没法跟我们比,我们的原则是就近就鲜,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地理的优势,区位的优势,所以企业考虑,鲜奶的供应,保障哪些城市。上个月查了286个进口食品违规,其中13批进口的乳制品,美国3批亚硝酸盐超标,澳洲的部分奶过期,超过了保鲜期,咱们也得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受资源所限,民族奶业难以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也是一种必要的补充,进口是一种常态,所以奶业是在竞争中发展。但要呼吁,要加强标识,还原奶和生鲜奶、鲜牛奶是两个概念,让消费者有清晰的比较,不要混淆是非,要加强监管。

    要加强国际合作。走出去是必然趋势,现在中央也把走出去作为农村发展的基本战略,奶业走出去,通过收购、兼并、自建、合作、租赁等各种方式,是解决国内奶源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资源禀赋是有限的,完全依靠中国的资源,满足国内需求很困难。要寻求国外的发展机会,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合作共赢。光明在三年内,在海外的资产由12%上升到25%。

    本届会议提出创建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目标,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发展动力,也是这一代奶业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和光荣的任务,这不仅是中国奶业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是整个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我始终这样认为,在农业当中,畜牧业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在畜牧业当中,奶业又是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最先完成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所以中国畜牧业也要走名牌之路,世界一流之路。

    最后我希望,同志们能继续努力,为了人民的福祉和国家荣誉,努力去追求崇高的目标,我相信通过中国奶业同仁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帮助,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谢谢大家。

发表时间:2014-06-15 编辑:重庆奶业协会网 来源:中国奶业协会网

 


上一篇:李克强:按药品管理办法管婴幼儿奶粉质量
下一篇:天友践行农业现代化,探索因地制宜发展道路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中国“学生饮用奶”会议在重 [65281]
 · 关于深入开展重庆市“学生饮 [34339]
 · 新希望乳业荣获全球“德勤卓 [19621]
 · 为中国奶业贡献一生的美国科 [1092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