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0年2月3日  共浏览4484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三聚氰胺二次作恶 是有关部门不作为

三聚氰胺二次作恶是有关部门不作为

核心提示:三聚氰胺毒奶粉又卷土重来!近日,卫生部通报了一些地方查处了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问题奶粉作原料生产的乳制品,性质非常恶劣。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全国整顿办已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16个省份,重点督促检查各地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工作进展情况。相关负责人透露:有企业未按照规定彻底销毁2008年问题乳粉并私自藏匿和继续使用。他强调这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察,严肃督办,坚决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及其背后的监管失职渎职问题。尤其要查清有无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会130召开,卫生部部长、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陈竺指出,在整顿高压态势下,仍有个别企业和个人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于不顾,利欲熏心、顶风作案。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性质非常恶劣。

打量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透露出的峻厉语气,可以想见职能部门打击问题的雷霆决心,但当触及“2008年问题奶粉的字样时,则不免让人嗅出其中的黑色幽默意味,岁月流转,时间的刻度已经指向了2010年,但2008年的问题奶粉还在苟延残喘,这是问题奶粉太狡猾还是相关部门太无能?

 有一种痛叫时时隐痛,有一种伤叫伤疤未好再添新伤。三聚氰胺重出江湖无疑再次灼痛了世道人心,也许每个人都忘记不了2008年被曝出的三聚氰胺事件,该事件危害之惨烈、损失之严重、教训之深刻,无不让人备感沉重。然而,事情让人感到惊骇之处正在于悲剧被复制。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召回规定》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应当销毁的食品,应当及时予以销毁;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市级以上质监部门对召回食品的后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可见法规对于召回食品如何处理,如何保证处理执行到位,都给了明确的说法。试问,2008年的问题奶粉为何时至今日仍未销毁?

    将目光拉回到现场,2008101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九局()下发《关于不合格奶制品退货退款和召回、销毁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工商、质检、商务、工业主管、财政、公安、环保、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严格监督检查生产者、销售者,做好不合格奶制品退货退款和召回、销毁等工作。显然,通知虽好,但只是纸上富贵而已,中看不中用,徒具形式而无执行。

    法条被废置,通知成废纸,问题出在哪里?正如业内人士所称,这说明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对于一大批流通在市场上的问题产品的监控仍存在空白。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包括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也许正因为存在监管空白、跟进空白和落实空白,才直接导致此后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的发生。

    其实悲剧早已埋下。据《21世纪经济报道》15报道,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曾被公众所质疑的一个地方在于,回收的近万吨的三鹿奶粉如何销毁、销毁途径,大部分没有完全公开的信息。也有多位网友发帖询问,三鹿之外的涉嫌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为何听到的是召回信息,却惟独没有销毁公告。的确,只见楼梯响未见人下来,只见召回信息,未见销毁公告,遑论销毁现场。这委实是吊诡的杯具,他们假装销毁,公众不明真相,而时间又是最残酷的老人,它让我们在疲于奔命中忘记了追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奶粉并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流入市场。日前参加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紧急会议的广东副省长雷于蓝透露,21起,开展为期10天的乳品和乳制品专项整治,因为2008年还有一批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没被销毁,现在有的又流到市场上去了。但是,具体数量和具体流向我们并不知道,这又是杯具

    孩童的孱弱身躯禁不住三聚氰胺的一再侵袭,这些流入市场的问题奶粉二次作恶,真是情何以堪?谁在纵容三聚氰胺二次作恶?难道仅是问题企业无良吗?难道仅是监管之失吗?缺乏制度设计、缺乏执行力、缺乏对生命的起码尊重,悲剧便必然一再复制。一言以蔽之,不死的三聚氰胺的背后,映衬的是不作为的权力。权力不作为就导致三聚氰胺不死。

 整治 无检验报告需下架封存

 工商部门的本次清查行动从今天起至本月12日结束。要求对标称渭南市乐康乳业有限公司宁夏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乳及乳制品全部下架封存,做好登记。对于卫生部通报的不合格批次产品,立即进行立案调查;其他批次的产品,凭有效检验合格报告方可销售(报告中须含有三聚氰胺项目)。对2008914日前生产的乳及乳制品,全部立即下架封存,组织销毁;对2008914日后生产的的乳及乳制品,每一批次均须凭有效检验合格报告方可销售(检验报告中须含有三聚氰胺项目),无法提供有效检验合格报告的,全部下架封存,立案调查处理。

 昨日起,广州市工商部门对全市所有销售奶及奶制品的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土多等进行全面清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也开展为期十天的专项清查涉毒奶粉行动。

深圳市从昨日起至10日开展乳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市所有乳品生产企业和使用奶粉生产食品的企业进行彻底排查。查清所有2008年未销毁的三聚氰胺奶粉的底数,对现存2008914日前生产的未检验的奶粉一并进行清查并彻底销毁。

    爆料 还有多少毒奶粉是漏网之鱼

  日前,国务院要求全国迅速组织清查行动,从昨日至210期间,组织对乳制品及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目前对于问题乳制品的数量以及流向,仍没有公开消息。

   三聚氰胺毒奶粉又重来!业内人士爆料毒奶粉多流向饲料业

有乳业资深人士透露,对整个事件的整顿和追查过程中,还存有一些死角未能引起重视,致使还有一大批存放在奶粉经销商手上的高含量三聚氰胺奶粉成了漏网之鱼

  据上述业内资深人士掌握的信息显示,福建一饲料商称,至20096月份时奶粉经销商手中仍库存6-7万吨三聚氰胺含量高达60%-70%的奶粉,而这些有毒奶粉正想向饲料行业低价抛销。此批数量如此之大的毒奶粉的最终流向也是一个谜,也许这又是一个祸根。据消息人士透露,还有部分三聚氰胺奶粉转移到了冷饮和其他相关产品。近期出现在黑名单上的产品就印证了这一说法。

据介绍,高含量三聚氰胺奶粉流向饲料行业的危害不容小视。家禽家畜吃了含三聚氰胺的饲料只会转化不会分解,一旦经过粪便等形式排出将污染土壤和水源;而产出的奶制品也会被三聚氰胺污染。此前,一中国产乳制品在沙特等地被检出少量三聚氰胺,就是饲料被污染的结果。

  三聚氰胺奶粉"换装"入市 网友质疑监管不力

河南省启动彻查问题奶粉专项整治行动河南频道22报道:与全国同步,河南省自昨日起启动彻查问题奶粉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为期10天,再次对全省奶粉批发企业、商户和商场、超市及奶粉专营商店等实行拉网式逐户检查,全面清剿流通领域的问题奶粉,让其无藏身之地。这是记者昨日从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得到的消息。

全国行动再查问题奶粉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彻底杜绝问题奶粉入市问题,国务院要求全国迅速组织清查行动,在2月1日至2月10日期间,组织对乳制品及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相关企业不存放、不使用问题奶粉。

    按照全国食品安全紧急视频会议和彻查问题奶粉专项整治行动会议部署,各省市启动彻查问题奶粉专项整治行动,对2008年下架问题奶粉流向、销毁情况进行复查,对乳制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购销各个环节开展严格检查,对奶制品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清查到位,不留死角,确保问题奶粉及相关产品不在我省出现并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专项行动期间,各地要严格坚持日报告、零报告、重大事项即时报告制度,要求各市工商局向市场报告清查情况。对清查不彻底、监管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严查存放销售黑心奶粉

    在行动中,工商行政管理局将督促经营者进行自查。县(市)局要组织基层工商所,要将全国开展对2008年问题奶粉彻底清查的要求通知到辖区内商场、超市及奶制品经营单位,督促其认真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奶粉及时报告。

    充分发挥各地12315网络的作用,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24小时受理消费者举报,对有关重大线索和突发性问题要跟踪分析,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

    基层工商所要开展拉网式逐户排查,对封存、召回、销毁等关键环节进行逐一清查,有组织、有计划、按程序全面清查2008年问题奶粉流通环节下架退市、就地封存、企业召回、监督销毁等情况。要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是否还存在该销毁而没有销毁问题乳粉的情况进行重点清查。要重点对奶粉批发企业、商户和商场、超市及奶粉专营商店的经营场所、仓储进行彻底清查。

    凡发现继续存放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奶粉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监督其全部销毁。对继续销售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且未经检验的奶粉,要立即监督其下架退市、监督销毁,同时要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特别要严防不合格奶制品流向农村市场,不让问题奶粉有藏身之处。

    2008年未完全销毁问题奶粉再次现身

    前天,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广东两会上透露,一批2008年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没有完全销毁,又重新回到市场,卫生部要求进行专项整治。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仍有个别企业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利欲熏心,顶风作案。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先后查处了多起乳制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问题乳制品使用的都是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原料,性质非常恶劣。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媒体发现部分地区展开对奶制品市场紧急检查工作。而上海熊猫早在8个月前就被点名警告,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有关部门一直对公众采取保密状态。 对此,记者认为,国家有关食品监管机构在处理三聚氰胺事件时,心慈手软监管不力,惩罚不严,不作为,才导致三聚氰胺事件屡禁不止,是导致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

发表时间:2010-02-03 编辑:重庆奶业协会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为创建平安重庆、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重庆动监举办“唱红歌 迎新春”文艺汇演
下一篇: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中国“学生饮用奶”会议在重 [65287]
 · 关于深入开展重庆市“学生饮 [34347]
 · 新希望乳业荣获全球“德勤卓 [19628]
 · 为中国奶业贡献一生的美国科 [1093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