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0年6月19日  共浏览4813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沉痛悼念为中国奶业奋斗一生的美国科学家韩春女士

68凌晨,中国绿卡第一人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她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有人曾称赞寒春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具有牛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寒春的家,在北京昌平区小王庄农场,是北方农村常见的红砖平房小院。在寒春离开之后的第二天,这里安静极了。院门大敞着,寒春生前好友说,门很少上锁,因为对她来说,中国人都是朋友,不需要提防任何人。
  寒春,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老人,与杨振宁是大学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1948年她追随学农牧专业的丈夫阳早来到中国,60多年来,夫唱妇随,她来中国后一直都在与奶牛打交道;作为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美国人,她享受副部级待遇,却始终居住在牛场破旧的平房里。
      
北京郊区农场一个普通小院,83岁的美国人寒春此时正倚在自己熟悉的椅子中。这个头发蓬乱,语气低缓,目光安详的老人看起来委实不像传说中的女间谍。不过,在52年前的美国,她曾被称为叛逃者,一个带着原子弹机密跑到共产党中国的核物理学家。

  事后证明这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猜测,这个曾经参加过曼哈顿工程的年轻物理学硕士的确在1948年到了中国,但从那时起她的身份就从物理学家变成了畜牧专家。

  寒春,美国人,1948年因为想了解小米加步枪是什么力量而来到中国。从此她和自己的丈夫——同是美国人的阳早一直留在中国。她说: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

  一个逃掉的女间谍

  寒春原名琼辛顿,1921420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她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曾做过费米的助手,并参加投放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同事慨然: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此话使寒春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想。1948年,寒春追随未婚夫阳早辗转来到了中国。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举行了婚礼。解放前夕,寒春和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4年后,他们又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并在这里度过10年时光。文革开始后,他们落脚在昌平小王庄的农机试验站奶牛场,一呆到如今。
       19537月,美国的《真相》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文章说在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费米的实验室里工作的女物理学家琼·辛顿此前突然失踪,这个年轻的物理学家曾在20世纪40年代参与过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曼哈顿工程,掌握了很多机密。几年后的1952年,琼·辛顿又在中国北京露面。文章怀疑琼·辛顿和丈夫欧文·恩格斯特到了中国之后,向中国透露了美国的核秘密,并且有可能正在协助共产党政府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计划。

  这篇类似于间谍小说的报道中提到的所谓出卖秘密的夫妻叛逃者,正是寒春和阳早。

  19426月,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启动,费米等几位顶尖科学家领导着一群年轻的物理学家,建立起一个原子反应堆。威斯康星大学物理系学生琼·辛顿也在这些年轻的核物理学家中。

  二战后的琼·辛顿成为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并继续为费米的核物理研究所工作。当琼·辛顿发现研究所的钱是来自美国海军的时候,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研究。

  我要去中国,到共产党的控制区去。她说,我想看看中国人到底是怎么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人的。

  从物理学家到奶牛饲养员

  琼想来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的未婚夫欧文·恩格斯特。

  欧文出生在纽约州一个农民家庭,全家靠养牛为生,他后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牧专业。19468月,27岁的欧文受《西行漫记》影响,辗转半年到延安并接受了毛泽东的会见。

  毛很有魅力。他后来说,他说毛泽东像《圣经》里的救世主。”1947年,毛泽东用2万兵力打败了胡宗南20万大军。这个看似神话的结果使欧文决定留在红色中国,他要亲眼看到毛神话的继续书写,创造一个与资本主义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希望自己的未婚妻也能来中国。

  然而,作为一个参与过制造原子弹的核物理学家,琼想离开美国并不容易。

  她给中国的多家大学写信,表示愿意去教物理。宋庆龄知道了这件事后,给她写了个邀请函,以中国妇女联合会的名义邀请她来中国。

  这张邀请函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方面)没有怀疑我。”1948年,琼以芝加哥大学学生的名义离开美国,来到上海。

  1948年的中国,解放战争正打得激烈,去延安的路阻力重重,恰巧另外一对外国专家夫妇正准备转道北平前往延安,宋庆龄便让他们带上琼。这个消息让她高兴得在床上翻了一个跟头。

  延安的风貌给琼的感觉非常好,没什么官,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人人都平等。此前阳早以联合国难民救助总署奶牛专家的身份到了延安,负责管理延安仅有的30多头奶牛。琼到了之后就成了他的助手。

  他们一开始想让我去教书,可是我想养牛。琼在小时候就养过牛,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很熟悉。也在这一年,琼·辛顿改名寒春。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举行了婚礼。在延安的寒春很喜欢解放区的政治气氛,白天干活,晚上用三大作风抓革命促生产。她和阳早一样崇拜毛泽东,并怀着极大的热情期待着毛泽东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

  农场十年

  1949年解放前夕,寒春和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牧场条件很艰苦,没有电,没有收音机,连路都没有,都是骑毛驴。因为地方偏僻,在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20天后,他们才知道消息。

  1955年,寒春和阳早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并在这里度过了10年时光。

  3年后,大跃进的风刮到了草滩农场,寒春夫妇也跟着激动起来。王震希望他们能够养鸭子,目标定为5万只,他送了5只鸭子给我们,后来王震又送了寒春一个大孵化器。寒春孵化了数以万计的鸭子,但因为没有饲料,很多都跑掉了。外国人的大字报

  寒春夫妇一直对政治运动怀有很大的热情。早在延安的时候,他们便积极的参与生活检讨会,此后诸如反右等历次运动他们几乎都有参加。

  不过在1966年,当文革刚开始的时候,两人还有有些不知所措。当时寒春和阳早都被调到北京搞翻译工作,他们被安排在专家楼里,不能跟一般的老百姓交往。

  这些特殊照顾显然伤害了一直认为自己是革命同志的寒春和阳早的感情。于是,他们在1966829日联合另外两个外国专家写了当时非常着名的大字报,题目是《为什么在世界革命心脏工作的外国人被推上了修正主义道路?》。大字报写到:是哪个牛鬼蛇神指使给外国人这种待遇?这种待遇是什么思想支配的?这是赫鲁晓夫的思想,是修正主义的思想,是剥削阶级的思想!

  他们要求:生活待遇和同级的中国工作人员一样、取消特殊化。

  这张著名的大字报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批示:我同意这张大字报,外国革命专家及其孩子,要同中国人完全一样,不许两样。

  批示迅速起到了效果,寒春作为造反派参加了所在单位的战斗队我们也去批判人,参加批判会。(我们单位的)一个派别把我们小组的人都当反革命,之后他们开了个批斗会,就是说我们是反革命,实际上我们是革命的。后来我们就开会让他们做检讨。反正是很有意思。

  显然,文革给寒春的影响非常深刻。直到现在,很多文革式的句子依然被她挂在嘴上。

  后革命时代的日子

  从1982年到2003年,21年光阴,寒春和阳早一直在北京郊区的农机院农机试验站从事牛群饲养和改良,直到阳早病重住院。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生活方式看齐的时候,来自西方的寒春夫妇却依然坚持过着中国人早已不过的艰苦生活:菜是自己种的,早晚玉米粥、烤馒头片抹芝麻酱。

  集体依然是他们念念不忘的词汇,考虑过多的个人利益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这个相对封闭的郊区农场使得他们一直希望的生活方式能够继续。

  20031225日,圣诞节,阳早停止了革命的脚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胡锦涛等领导人用不同形式对阳早的去世表示了沉痛哀悼。新华社的讣闻中称阳早为国际友人五十多年来......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是寒春执意要求加上去的,她解释说是为了表明自己和阳早的信仰。寒春现在依然住在农机实验站,几间简易的平房,到处都灰蒙蒙的。寒春的两儿一女都出生在中国,1976年前后,三人相继赴美。她的二儿子阳建平说,若在这个世界上找出像他们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比较难了。

     在中国一直和奶牛相伴
  从高速公路下来,经过一大片苜蓿草地后,记者到达了寒春生活工作了28年的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自1982年任中国农机院顾问以来,寒春和丈夫阳早就一直住在这里。2003年阳早去世后,寒春一人独住,由保姆照顾。
  寒春在农场的房子是一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五间瓦房,房子在前年重新装修过。门前是一个细长的过道,摆着寒春生前种的三十多盆花。在这位美国老人的家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内容为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的油画。在她简陋的卧室里,只有极少的家具,床上的被子叠得整齐,床头的日历上还有她66晚上记下的日记。
  每天起床就去看牛
  她爱看窗外的白杨,起床就去看她的牛,回家就和家里的猫说话。寒春的司机老赵回忆说,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总是习惯倚着靠背,绿色鸭舌帽斜搭在头顶,眼睛半眯着好像随时都能睡着。
  离寒春家走上五分钟,是中国农机院试验站的奶牛场。因为年老而无法亲身劳作后,她仍然坚持每天清晨5点进牛场巡视牛群,牛场里一共700多头牛,每一头牛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拥抱亲吻它们,用英文与它们交谈,她把手伸入小牛的嘴里,任由可爱的小家伙们吮吸手指。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60年来,寒春和阳早耗尽毕生精力主要做了两件事: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奶牛场的几乎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寒春夫妇的智慧和心血。寒春负责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她和阳早负责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国实验项目在全国许多奶牛场推广应用,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奶牛饲养机械化。

寒春将和她丈夫一样葬在树下(来源:北京晚报)

农机站的同事告诉记者,寒春帮这里所有的工人向上级争取上保险,她甚至给为自己家服务过的老保姆发放自制的退休证,每个月用自己的工资给她们发退休金。当开发商觊觎牛场的土地,她趁春节团拜的机会,给上级领导递纸条来保全牛场。
  许多和寒春合作过的人都说,她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而牛场,是寒春尽力捍卫的最后的精神王国。
  和丈夫一样葬在牛场
  阳早此前曾经立下遗嘱,包括不搞悼念活动,捐献遗体,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骨灰等等。于是寒春将丈夫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摘下来,以便留给买不起起搏器的人;她坚持不给阳早穿衣服,说人都死了,穿衣服太浪费;她坚持把丈夫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方
  之后,3个子女找来3株冷杉,分别种在农场的3个地方,寒春将丈夫的骨灰埋葬在其中一棵下面,这样他朝夕都能看见心爱的牛群。在不久之后,寒春也将埋葬下另一株冷杉下,与丈夫相隔不到两米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他和寒春的大儿子阳和平商量,不准备召开遗体告别仪式,但会有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地址可能就选在小农场,具体事宜等到阳和平的弟弟从美国赶回来商量后决定。
  寒春的最后时光
  66晚上9点半,寒春腹痛难忍,被120送到了306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无法确定病情,于是在7日的凌晨3点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寒春一直待在急诊室,在早上8点医院上班后,才开始做了第一个检查。医生依然无法确定寒春的病因。
  寒春生前曾写过遗嘱,遗嘱上说,生病了坚决不要把她送到医院。她觉得住院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麻烦。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李维民说,许久不能进食的寒春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吃饭?她对自己的身体还很自信,看见有人过来,就睁开眼睛,笑一笑。下午5点,她终于住进了急诊室旁边的观察室。可1个小时不到,突然病情恶化,陷入昏迷。一直到7日凌晨3时,经抢救无效逝世。
                                     发表时间:2010-06-18 编辑:重庆奶业协会 来源:中国奶协网


上一篇:央视调查:高成本低奶价
下一篇:警惕中国奶业重演大豆悲剧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中国“学生饮用奶”会议在重 [65281]
 · 关于深入开展重庆市“学生饮 [34339]
 · 新希望乳业荣获全球“德勤卓 [19621]
 · 为中国奶业贡献一生的美国科 [1092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