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午,在重庆江北区鱼嘴光大奶牛梦工厂的科普基地里,奶牛们正在具有欧式风格的大棚下,悠闲地听着音乐。
旁边,一幢以奶牛头为“门面”的建筑里,游客络绎不绝。这就是奶牛梦工厂的奶牛科技馆了。
走进场馆,几个奶牛模型一字排开,有黑白相间的,还有全黑的。“这就是奶牛的始祖。”工作人员杨秀指着黑白奶牛说,它是鸦片战争期间坐船抵达中国,从此落户扎根的。
再往里走,一面多媒体弧形墙上,各种奶牛会给你打招呼,再来个自我介绍:我是瑞士褐牛,我来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可以分为乳用、肉用和役用三类……。
“姐姐,从牛身上挤出来的奶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喝?”这时,家住江北区观音桥的5岁小女孩王远音过来拉着杨秀的衣角问。
指着一片牛奶加工区的工艺图片,杨秀说,小朋友,牛奶不是一挤出来就能喝哦,它可能含有害细菌,必须用低于100℃的热力杀灭微生物,这就是现在国际通行的巴氏消毒乳加工艺……。
看见前面的几个奶牛模型椅,王远音一屁股坐了上去。
“你要先回答我的问题,要是答错了,我就不准你坐在我背上了。”耳边传来了奶牛的问话:黑白奶牛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是,是……”王远音没答上来,就被它一“翻脸”扔了下来。
“这里会对参观者提一些奶牛的常识问题,基本都是我们刚刚学到的,就看你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杨秀在一旁打趣地说。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企业通过建立科技馆,把生产现场搬到市民眼前,能够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生产背后的奥秘,了解不一样的科学知识。目前,我市类似的专业性科技展馆,还包括中药博馆等近10个。
发表时间:2010-09-06 编辑:重庆奶业协会 来源:-重庆日报
|